首   页 学校概况 最新动态 校务公开 德育园地 教学园地 师生风采 爱心互动 历史足迹 福州市数字少年宫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园环境领导班子学校荣誉视频中心校歌
在线搜索
招生就业
招生部就业部咨询指导
资源中心首页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社会适应
字号:[ ]    浏览次数:3005    发布日期:2017-05-05    编辑:福州盲校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社会适应

2016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627

第一部分 ; 前言

社会适应是个体通过建立、调整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保持与其所处

环境的协调,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

适应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盲校社会适应课程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

出发,通过系统的补偿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视力残疾对其社会化的影响,

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社会情感,提高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参与社

会生活。

一、课程性质

盲校社会适应课程作为康复类核心课程之一,是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展

补偿性教育、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本课程具有以下基

本特性。

(一)补偿性

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特殊教育需要,

使学生正确认识视力残疾对其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适应的影响,促使他

们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恰当应对社会适应过程中的问题,形成乐观向

上、积极适应的态度,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二)综合性

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能力,解决他

们在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适应方面的问题。教学活动注重整合学生在其

盲校义务教育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2016年版)

628

他学科中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引导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适应

问题。

(三)情境性

本课程以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所遇到的社会适应问题为导向,强调通

过创设情境、设计并组织体验活动开展教学。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以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

本课程关注视力残疾对学生所造成的特殊影响以及个别差异,以他们在

社会适应方面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以他们的社会适应问题为导向,开展系

统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学,提升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适应方面

的能力。

(二)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为目标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本课

程注重增进学生的认识,调整他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社

会,从而促进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他们的社会化水平。

(三)以情境教学和活动体验为主要方式

本课程通过情境教学和活动体验等方式增进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社会适应

问题的了解,正确认识视力残疾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并掌握一些基本方法以

应对和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情境。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是

社会适应的基础。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职业适应是社会适应的

四个基本领域。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情境

中通过各项学习活动得以实现。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要为

 ;第一部分 ; 前言 ;

629

出发点,围绕家庭、学校和社区三类情境,以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

适应和职业适应四个方面为线索,遵循螺旋式上升原则,分为中(46

级)、高(79 年级)两个学段,科学地编排课程内容。

630

第二部分 ;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补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生活、学习、

人际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一)生活适应

1. 认识残疾对自身参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的影响,了解生活环境

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2.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学习适应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 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合作意识;克服学习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3. 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各种资源去支持、促进自身的学习。

(三)人际适应

1. 认识自身及其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角色,了解人际交往的常识。

2. 学会尊重他人,具有感恩意识;乐于与人交往,做到诚实守信。

3. 掌握基本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四)职业适应

1. 了解常见的职业及其社会意义,认识视力残疾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第二部分 ; 课程目标 ;

631

2. 具有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感。

3. 参与职业体验活动,尝试进行职业规划。

632

第三部分 ; 课程内容

一、生活适应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家庭

1. 熟悉家居环境、家居生

活。

1. 结合实例,观察家居环境(包括设施和

布局),讨论、交流家居环境与家居生

活的关系。

2. 认识视力残疾对家居生

活的影响,初步应用相

关补偿策略。

中、高

2. 结合实例,讨论、交流视力残疾个体在

行走、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等方面的困

难,以及克服上述困难的方法。

3. 认识家居生活中的安全

隐患,初步掌握安全保

护知识与技能。

中、高

3. 结合实例,讨论、交流家居生活中涉及

刀具、燃气、水电等可能产生的安全隐

患以及规避上述风险的方法。

4.

能。

4.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个人卫生(如洗

漱、穿衣)和物品整理等技能。

5.

能。

中、高

5. 通过操作活动,学会简单的家庭劳动技

能,如常用的电器操作、简单的家庭清

洁和食品烹饪。

学校

1. 认识视力残疾对校园生

活的影响,初步应用相

关补偿策略。

中、高

1. 结合实例,讨论、交流视力残疾个体在

校园生活、活动方面的困难,以及克服

上述困难的方法。

2. 认识校园生活中的安全

隐患,初步掌握安全保

护知识与技能。

中、高

2. 结合实例,讨论、交流校园生活中有关

环境安全、运动安全等事例,以及规避

上述风险的方法。

3. 初步掌握校园生活中的

劳动技能。

3. 通过操作活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如打扫教室、整理图书等。

 ;第三部分 ; 课程内容 ;

633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社区

1. 熟悉所在社区的环境。 中、高

1. 观察、参观、讨论、交流自身所在社区

的环境(包括设施和布局),了解社区

环境与社区生活的关系。

2. 认识视力残疾对社区生

活的影响。

中、高

2. 结合实例或现场体验,讨论、交流视力

残疾个体在社区生活、活动方面的困难

以及基本的应对方法。

3. 认识社区中重要的公共

服务机构和设施,并合

理利用。

中、高

3. 参与社区生活,到居委会、派出所、商

场、车站、银行、邮局、医院等场所体

验。

4. 认识社区生活中的安全

隐患,初步掌握自我保

护的知识与技能。

4. 结合实例或现场体验,了解社区生活中

有关环境安全、运动安全等事例,以及

规避上述风险的方法。

二、学习适应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家庭

1. 了解家庭学习的基本方

法与技能。

中、高

1. 讨论、交流和分享家庭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技能。

2. 认识干扰学习的主要因

素,排除由此产生的不

良影响。

中、高

2. 结合实例或角色扮演,交流、讨论家庭

中干扰学习的不良因素,如噪音等,以

及排除干扰的方法。

3. 初步运用家庭中各种学

习资源。

中、高

3. 结合实例,交流、讨论和分享家庭中的

学习资源,如报刊书籍、电视、网络媒

体等,向父母长辈了解、分享使用家庭

学习资源的经验和体会。

学校

1. 明确学习与自身未来发

展的关系,认识学校教

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中、高

1. 结合实例,讨论、交流学习与自身未来

发展的关系,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成功故

事。

2. 参与合作学习,与他人

分享成果,体验合作学

习的快乐。

中、高

2. 设计并实施合作学习的活动方案,讨

论、交流、分享合作学习的体验与成

果。

3.

习。

中、高

3. 现场体验,讨论、交流辅助技术对学习

的支持、促进作用,如助视器、读屏软

件等。

续表

盲校义务教育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2016年版)

634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学校

4. 熟练使用学校中的各种

资源进行学习。

中、高

4. 结合实例或现场体验,交流、讨论学校

中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等,分享使用学校学习资源的经验和体

会。

5. 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 中、高

5. 围绕学习主题,设计、展示并实施学习

方案,讨论、交流、分享探索学习策略

的体验。

社区

1. 了解并利用社区各种学

习资源进行学习。

中、高

1. 体验社区中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

物馆、展览馆等。分享使用社区学习资

源的经验和体会。

2. 利用大众媒体资源进行

学习。

中、高

2. 围绕学习主题,设计、展示并实施学习

活动方案,讨论、交流、分享使用大众

媒体资源的经验。

三、人际适应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家庭

1. 了解并遵守与家庭成员

交往的基本礼仪。

中、高

1. 围绕家庭交往主题,如“我与父母做朋

友”,开展角色扮演、现场体验活动,

交流、分享和总结家庭基本礼仪。

2. 以恰当的方式向家庭成

求。

中、高

2. 结合实例,采取角色扮演、情境体验、

情境模拟等形式,交流、讨论向家庭

成员恰当表达自己合理诉求的方式与方

法。

学校

1. 了解自身在班级、学校

中的角色。

1. 通过主题演讲、讨论、角色扮演等方

式,了解自身角色。

2. 了解与老师、同学交往

的基本礼仪。

中、高

2. 通过主题演讲或参加各类联谊活动,学

习与教师、同学交往的基本礼仪。

3. 正确认识他人对自己的

帮助,增强感恩意识。

中、高

3. 通过参与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

会等主题活动,利用情境模拟、角色扮

演等形式,正确认识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4. 恰当表达自己的合理诉

求。

中、高

4. 用小组交流和情境模拟等方式,讨论和

学习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

续表

 ;第三部分 ; 课程内容 ;

635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学校

5. 认识视力残疾对异性交

响,

的交往方式。

中、高

5. 通过主题活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

形式来了解与异性的正确交往方式。

社区

1. 认识视力残疾对社会交

往的影响。

中、高

1. 讨论、交流视力残疾对社区交往的影

响,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了解邻里、朋友交往的

式,

社区活动。

中、高

2. 创设情境,体验处理人际关系的不同方

法所带来的效果。通过主题活动,体验

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 学习用餐、做客和待客

等的基本礼仪。

中、高

3.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学习用

餐、做客与待客的恰当举止。

4. 了解人际交往中自我保

法,

识,

自尊与个人权益。

中、高

4. 通过参加“男生/ 女生的自我保护讲

座”,了解人际交往中自我保护的方

法。

四、职业适应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家庭

1. 了解家庭成员所从事的

职业及其价值。

1. 通过主题演讲、讨论会、家长分享等方

式,了解父母的职业状况,分享了解到

的职业故事。

2. 了解视力残疾对职业选

择的影响,与家人讨论

职业选择与规划。

2. 通过主题演讲、讨论会、家长分享等方

式,让学生了解视力残疾对职业选择的

各种影响。阅读优秀盲人传记,讲述职

业故事,与家人讨论可能从事的职业。

学校

1. 了解学校教职员工的职

业类型和岗位分工,形

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岗

位责任感。

中、高

1. 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岗位特点,参

与不同岗位的体验活动,交流和分享工

作感受。

2. 了解视力残疾对职业选

择的影响,能主动寻求

教师指导。

2. 结合实例,讨论视力残疾对职业选择的

影响。邀请校友来校分享工作心得,并

寻求指导。

续表

盲校义务教育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2016年版)

636

课程内容 学段 活动建议

社区

1. 了解视力残疾人所从事

的职业类型和价值。

1.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

学生和校友的成功案例。开展演讲或会

谈活动,邀请成功就业的视力残疾人士

来校交流。

2. 了解所在社区的常见职

业类型和职责,具有初

步的职业意识和岗位责

任感。

2. 参与常见的职业体验活动,如参观商

店、银行、邮局、菜场、医院、超市

等,尝试参与部分工作。

3. 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尝

试进行职业规划。

3. 根据已有的职业体验,尝试设计自己的

职业规划。

续表

637

第四部分 ;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与目标

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遵循螺旋式上升原则,注意中高年级课程

目标的层次性,多角度发展学生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适应能力。例如,

对家庭劳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同学段要有不同的要求。

(二)注重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和个别需求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适应问题,如生活方面的依赖思想、学习方面的

畏难情绪、人际交往中的特惠意识以及职业领域的就业困惑等,开展补偿性

教学。同时要遵循个别化教育原则,注意分类分层,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

需求。

(三)突出社会适应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教师要充分认识本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有效整合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

经验,积极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方面的资源,采取案例研讨、小组学

习、现场体验等适当的活动方式开展有效教学。例如,可以在校园内开设

“图书超市”,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在超市进行交换、买卖,锻炼学生的综

合能力。

(四)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要把握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出现的社会适应问题,有目的地创设

盲校义务教育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2016年版)

638

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和社会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

内容。例如,可以创设家庭情境,学生模拟待客和做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人际交往技能。

二、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社会性

发展,逐步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遵循多元、开放和发展的原则,不

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参与学习和训练活动的过程。

(一)评价原则

1. 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学生)

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评价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形

成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

2. 评价内容真实化。评价内容设计应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体现学生

的学习内容。注重结合家庭、学校、社区三类真实情境,围绕生活、学习、

人际和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针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上的真实发展水平,开展评价活动。

3. 评价方式综合化。主要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

长评价以及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口头报告与活动展示评价

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评价方式与方法

1. 观察。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学生的特殊性,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访谈。教师与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3. 档案袋评价。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学生成长过程

中的各种资料,包括学生的各种作品和活动成果等,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

释,对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和成就进行评价。

4. 情境测验。设置一定的社会生活情境,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角色

扮演中的综合表现,提取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信息。

 ;第四部分 ; 实施建议 ;

639

5. 纸笔测验。通过汉字试卷、盲文试卷等,对学生在社会适应相关主

题领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必须贯彻课程标准要求,在恪守基本理念、体现课程目标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创造性,编写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材。

(二)尊重特殊性

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要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依据不同学段学生

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遵循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规律。

(三)体现生活性

教材编写, 应从真实生活中选取活动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材成为

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桥梁。

(四)兼顾差异性

教材的活动设计应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师资状况的差异性,

保证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在现有条件下皆可使用。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开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发符合各校实际需要的

课程资源,并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和提高。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要注重社会适应课程的教学资源的积累、更新和开发,充分利用信息化

手段开发和制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二)综合使用学校及社区资源

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设施的作用,如家政教室、

盲校义务教育社会适应 课程标准(2016年版)

640

生活情境体验室、图书馆、电脑教室、心理活动室等,并根据课程需要有

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和提升。综合使用社区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医

院、超市、邮局、银行、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商店、餐厅、菜场、公园、

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

(三)深入挖掘社会资源

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充分发挥

家长、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其他社会人士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指

导作用。善于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以及时事新闻等作为课程

资源。

版权所有:福州市盲校   学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110号
闽ICP备102029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