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最新动态 校务公开 德育园地 教学园地 师生风采 爱心互动 历史足迹 福州市数字少年宫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校园环境领导班子学校荣誉视频中心校歌
在线搜索
招生就业
招生部就业部咨询指导
资源中心首页 >> 教学园地 >> 资源中心
《浅谈提高盲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魏亚萍
字号:[ ]    浏览次数:4638    发布日期:2010-10-14    编辑:福州盲校
    福州市盲校  魏亚萍    数学    邮编350007  

【摘要】: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盲校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常常因为它的抽象而感到学习困难,所以产生厌学情绪,出现“离教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盲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盲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应用能力,让盲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

【关键词】:数学  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   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生对我说“数学太难学了,我总学不好,渐渐的我对数学没兴趣了。”“数学太抽象了,我们没有视觉信息的说明很难理解。”“学习数学对我们有什么用?”等等。在盲校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盲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怎样消除盲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盲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盲生自主学习;培养盲生数学应用能力。

一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这就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如果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希望知道数学的魅力在何处,它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若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变得更有意义了。人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谓间接兴趣是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活动的结果而引起的兴趣。这种兴趣的产生不是由于某种事物过程本身的激发,而是由于意识到活动的目的,任务或后果对我们有重要意义。当然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数学兴趣。

初中数学,从初一代数起,就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盲生牢固掌握?老师可以先向盲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让盲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盲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地是可以使盲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初一代数首先出现代数式,这时教师就可向盲生介绍为什么要用字母代替数:幼儿学数,总是和量连在一起的。比如,2只苹果,3支铅笔;到了小学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量了,而喜欢学比较抽象的数。这时,2不仅可以表示“2只苹果”,还可以表示“2本书”,“2个小孩”等等,它的意义更广泛了。所以,从量到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到了初中,我们不满足于具体的数了,需要进一步抽象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超越具体的数量,一般地表示某个量。这时,一般的表示比具体的表示具有更重要更普遍的意义。例如,乘法交换律可以用公式a×b=b×a来表示,这里ab表示什么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可以是0.数是用一个单位去量它的同类量而得到的结果。它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抽象所以用处就更大。而字母又是数的进一步抽象,它可以更加一般地表示数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运算规律。如果说一个数可以表示无穷多个有实际内容的量。那么,一个字母就可以表示无穷多个有实际意义的数,它的作用可说是无限的。代数,不妨理解为“用字母代替数”这正体现出代数比算术更高明。

2、利用数学兴趣小组,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兴趣小组定位在“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有趣的”。从这个角度全方位的向同学们介绍数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数学兴趣,它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参加的。在组织过程中教师根据盲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方式,帮助盲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针对不同年级的盲生心理及联系所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背景介绍或实际应用。“数学是有用的,有用在哪些方面”,“数学是有趣的,有趣在哪里”,通过不同主题的活动分别向盲生介绍,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因为盲生在课时安排的课堂上接受知识比较慢,接受的知识相对较少,他们需要有课堂的延伸,以扩大知识面。每周安排1--2节数学兴趣课结合教材内容向盲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形式灵活,内容生动、气氛轻松的兴趣课也能使盲生渐渐喜欢上数学。

二、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先前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的意义。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在盲校教学中更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残余视力和各种感官去体验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盲生的学习。

    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时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导入:让盲生准备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如图),每个同学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说出结论。

    盲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说出了如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即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即AD为底边上的高;5.BAD=CAD,即AD为顶角平分线。

本例中,教师为盲生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操作,可体验的情境,既激发了盲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的实验之中,促进了盲生的认知理解。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个体的行为、认知、情感整体参与,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同时进行了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对数学事实与经验有了理性的认知和情感态度。教师应尽可能的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让盲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让盲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感悟中成长。教师 要引导盲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平等地交流,进行恰到好处地点拨;要了解盲生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盲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应经常启发盲生:你是怎样知道这个结果的?鼓励盲生采取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当盲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观察中总结获得的经验;当盲生对自己所得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修正猜想;当盲生对他人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或修正他人的结论。教师还应经常评价学生: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对各种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每个盲生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作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有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抓住这一点,是盲校数学教育成功的基础。

三、培养数学应用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为社会服务,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西方国家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尤为重视。英国国家课程将成绩目标分为五大块,其中“运用和应用数学”高居首位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成为其他四项目标的灵魂和核心。美国明确提出“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数学教育必须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盲生应用能力,注意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问题。经常性的将盲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进活动过程,以形成盲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等等。让盲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特别要引导盲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为盲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这样在激发盲生浓厚的数学兴趣过程中,培养他们数学建模能力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收集最有用的信息,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构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情况中发现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机会。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切忌不要公式化,教学的重点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探究1”的问题涉及商品经营中的盈利与亏损,可以增加盲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

探究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出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首先让盲生弄清以下式子: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 ∕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

                         X折的售价=原售价× X10

让盲生先大体估算盈亏,再通过准确计算检验判断。这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定性考虑(估算)到定量考虑(计算)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表示题目全部意义的相等关系;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它的商品利润就是0.25X,根据进价+利润=售价,列出方程:X+0.25X=60 

解得  X=48……

此例题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七年级下册学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迁移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让盲生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教学时教师会教得轻松,而且也会改变盲生做题不敢下手的局面。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盲生的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矫正盲生学习障碍;同时加强与盲生的沟通,强化盲生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当然,提高盲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

版权所有:福州市盲校   学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110号
闽ICP备10202987号-1